English     CAST内部邮箱入口    

院庆•故事 创新就是他的DNA

时间:2018年06月22日 信息来源:manbetx体育官方微信 点击:6748 字体:
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王儒华是北京制造厂有限公司数控加工领域的“传奇人物”,入厂第二年凭借高超的技能被授予“全国能手”荣誉称号,第三年被聘为“高级技师”,入厂不足三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别人十几年都难以跨越的历程。王儒华更是一位创新达人,如今的他,率领着一支精英技能团队,管理着资产过亿的设备,驰骋在航天的创新大道上。

创新就是他的DNA 1.jpg

▲左二为王儒华

2001年,王儒华成为北京制造厂的一名数控操作工人。虽是初来乍到,可王儒华的“另类”很快就凸显了出来。其他刚入厂的年轻人大多觉着“好不容易脱离了校园,可要好好放松一下!”可王儒华仍旧保持着学生时代的作息,每天简单的“三点一线”:宿舍—单位—北航自习室,多少年如一日。 

王儒华爱学习,更爱钻研。数控加工作为在国际领域新兴的加工,为他打开了一扇探索未知的大门,而多年的学习则使他在这片天地中如虎添翼。2006年,北京制造厂从德国引进了第一台五轴高速加工设备,价值600多万元,这台当年算是“天价”的DMG125P承载着即将开启该厂数控加工全新高速时代的意义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要知道高速加工是一个不同于低速加工的全新领域,厂里在这方面毫无经验可谈。面对价值昂贵的新型设备,学习一种新的加工,这对数控加工人员的领悟、创新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,谁能担此重任?王儒华!当时也不过28岁的他,不负重望,十几天的时间里,不但掌握了机床的基本加工方法,还在这台机床上完成了某重要型号的结构件组合加工工作。这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满足于此,又通过研究改进,陆续提炼出了很多实用的绝技诀窍,让最新型、最先进的设备在他手里发挥着最大的功效。在一次加工薄壁零件时,王儒华发现一侧完成再加工另一侧的加工顺序,容易导致零件变形,造成损耗。怎么办?无论吃饭还是走路,甚至在仅有的一点陪孩子的时间里,王儒华都在思考。这晚,王儒华正在给孩子削苹果,看着一圈圈削落的苹果皮,他突然灵机一动,可以像削苹果一样“转着圈”地加工薄壁零件啊,两边对等受力,就会减少变形了!第二天他早早跑到车间试验,一点点地摸索转速、进给量、切削量等加工参数,最终确定了新的加工方法,使薄壁零件在生产加工时的变形率降低了90%以上。

韶华光阴,王儒华从爱学习、爱创新的新人逐渐成长为车间的技能大师。数控加工是需要用到计算机、机械加工等十几门知识理论的综合学科。对于一个技能师傅来说,主要掌握的是“加工”,但王儒华偏偏就对人员负责的“数控”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。2001年刚入职时,他就舍得用几个月的工资攒台电脑,为的就是学习那些UGMastercam等数控编程软件。

创新就是他的DNA 2.jpg

▲右一为王儒华

掌握数控为王儒华在工作实践中提供了更多创新的机会。天宫一号总装直属件中有一种形状复杂、深孔深腔的舱外安装支架,因其L型的形状,用垂直于底面的老方法加工需要特别长的刀具,即便是把加工参数降到最低,吃刀量、进给速度给到最低,还是没法避免刀具的颤振,而导致零件加工超差报废,因此以往此类直属件都是要备份投产的,大家甚至开玩笑地说能不能干成全凭今天的“运气”。就在大家都用老方法“拼运气”的时候,王儒华脑子里却有了创新的念头。既然直属件的形状无法改变,那是否可以从加工的角度做文章呢?对,斜着加工就可以缩短刀具的长度!灵感迸发而出,王儒华马上去实践,发现机床和软件完全具备这样的功能,只是编程的难度大大提高了。他找工艺和编程人员一起研究讨论,刀具倾斜多少度最合适,加工顺序怎样安排最合理……最终分别确定了不同直属件最合适的角度,完善了加工方案,彻底改变了“靠运气吃饭”的被动局面。

凭着他对软件编程的精通掌握和工作实践经验,王儒华还创新了镁铝合金、钛合金特种合金加工法等多种高难度数控加工,攻克了一系列异形、薄壁、易变形、深腔类零件的加工难题,写了几十篇总结加工技能和诀窍的论文,促进了型号产品加工效率的提升和产品品质的改善,使得高速加工在厂里得到了成熟。“实践、创新”的因子已经深入他的骨髓。

随着企业的转型,王儒华走上了管理岗位。这为王儒华开辟了工作的新天地:他从独立思考、不断积累、善于创新到弘扬创新精神、带领团队一起创新,将创新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。有人问他:“为什么这么多年都能将创新坚持到底呢?”他笑道:“因为创新就是我的DNA。”




关于本院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城 网站建设:北京科技信息研究所
Copyright © 2000-2020 www.fi28ka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anbetx体育版权所有